2021年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設備市場,占全球市場的份額接近三成,超過韓國和中國臺灣,中國芯片制造設備的國產化也在加速推進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。
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2021年中國采購了296億美元的芯片制造設備,占全球市場的份額達到28.8%;位居第二名的韓國采購了250億美元的設備,第三名的中國臺灣采購了249億美元的設備。
隨著中國加速擴張芯片產能,中國的芯片制造設備國產化計劃也在快速推進,2021年中國采購的芯片制造設備占比已達到27%,比2020年的16.8%大幅提升,這顯示出在國產芯片制造產業(yè)鏈的努力下,國產化已取得了長足進展。
但是當前的芯片制造國產化也存在遺憾,那就是實現(xiàn)國產化的主要是芯片制造的外圍設備,諸如刻蝕機、清洗設備等,這些外圍設備的國產化率已超過四成,富士康從上海微電子采購的40多臺光刻機其實也是外圍設備,屬于封裝光刻機,用于芯片生產后期的封測。
至于用于芯片生產的光刻機,雖然28nm國產光刻機已宣傳多時,但是始終未能得到明確的消息,不知是否有國產芯片制造企業(yè)采用了國產的28nm光刻機,這方面拖累了芯片制造設備國產化。
中國正在加速推進芯片制造產能擴張,極力提升芯片國產化率,而芯片制造無疑是芯片國產化的最大短板,當前芯片制造國產化率存在的上述情況是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。
當前芯片國產化主要還是基于成熟工藝,在先進工藝方面推進較為緩慢,由此芯片制造國產化所采用的設備都是28nm乃至更落后的光刻機,但是即使是這類光刻機,光刻機巨頭ASML也遠遠無法滿足,由此國產芯片制造企業(yè)不得不大舉采購二手光刻機,2021年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由于中國大舉采購二手光刻機,日本的二手光刻機價格猛漲三倍,顯示出國內芯片制造企業(yè)的無奈。
當然國產芯片制造設備在外圍先加速國產化也并非沒有意義,畢竟培育一條完善的芯片制造產業(yè)鏈并不容易,ASML雖然貴為全球最大的光刻機企業(yè),但是它的光刻機同樣高度依賴全球芯片制造產業(yè)鏈,需要從日本、美國以及歐洲本土采購相關的元件,中國的芯片制造產業(yè)鏈先從外圍實現(xiàn)國產化,然后逐步向核心推進也是穩(wěn)妥的辦法。
中國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將芯片制造國產化率從16.8%提升至27%已經(jīng)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成就,畢竟強如韓國這樣的芯片制造大國,此前也曾因日本暫停供應光刻膠而受阻,但是隨后韓國集中科研力量迅速解決光刻膠問題,結果讓日本遭受重大損失,這說明芯片制造的外圍設備等實現(xiàn)國產化率的重大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