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日韩久久|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蜜臀国|国产一区二区日韩|99热这里只亚洲无码,无码

IDC預測:2024年半導體市場將以20%的年增長率復蘇

日期:2024-01-04 閱讀:300
核心提示:隨著全球對AI(人工智能)和HPC(高性能計算)需求的爆炸式增長,加上智能手機、個人電腦、基礎設施需求的穩(wěn)定以及汽車行業(yè)的恢

 隨著全球對AI(人工智能)和HPC(高性能計算)需求的爆炸式增長,加上智能手機、個人電腦、基礎設施需求的穩(wěn)定以及汽車行業(yè)的恢復性增長,半導體行業(yè)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,需求增長的主要產品包括邏輯IC、模擬IC、微處理器和微控制器IC以及存儲器。

預測2024年半導體市場的八大增長領域與市場趨勢:

1.半導體銷售市場將在2024年復蘇,年增長率為20%

由于市場需求疲軟,供應鏈庫存消耗過程仍在繼續(xù)。盡管2023年下半年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短期訂單和急單,但仍難以扭轉上半年20%的年度降幅,因此,預計2023年半導體銷售市場仍將下滑12%。在2023年內存市場衰退超過40%之后,預計2024年減少產量以推高產品價格的效應,加上高價位 HBM 滲透率的提高,有望成為市場增長的驅動力。隨著智能手機需求的逐步復蘇和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旺盛,預計2024年半導體市場將重回增長態(tài)勢,年增長率將超過 20%。

 2.ADAS(高級駕駛輔助系統)和信息娛樂推動汽車半導體市場發(fā)展

雖然汽車市場的增長保持韌性,但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趨勢明顯,是未來半導體市場發(fā)展的重要驅動力。ADAS占汽車半導體市場的最大份額,到2027年復合年增長率(CAGR)將達到19.8%,占當年汽車半導體市場的30%。在汽車智能化和連接性的推動下,信息娛樂占汽車半導體市場的第二大份額,到2027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4.6%,占當年市場的20%??傮w而言,越來越多的汽車電子產品將依賴芯片,這意味著對半導體的需求將是長期而穩(wěn)定的。

3.半導體AI應用從數據中心擴展到個人設備

由于數據中心需要更高的計算能力、數據處理能力、復雜的大型語言模型和大數據分析能力,AI正大行其道。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(fā)展,預計從2024年開始,更多的AI功能將被集成到個人設備中。AI智能手機、AI個人電腦和AI可穿戴設備將逐步投放市場。預計引入AI后,個人設備將有更多創(chuàng)新應用,這將積極刺激半導體和先進封裝需求的增長。

 4.IC設計庫存消耗逐漸結束,預計到2024年亞太市場增長14%

盡管2023年亞太地區(qū)IC設計公司的表現因長期庫存合理化而相對低迷,但大多數供應商在市場壓力下仍保持韌性。各供應商都積極投資和創(chuàng)新,以保持在供應鏈中的相關性。此外,IC設計公司利用AI在客戶端設備和汽車領域的應用,繼續(xù)培育技術。隨著全球個人設備市場的逐步復蘇,將出現新的增長機會,預計到2024年,整體市場將以每年14%的速度增長。

5.晶圓代工業(yè)先進工藝需求激增

晶圓代工行業(yè)受到庫存調整和需求疲軟環(huán)境的影響,產能利用率在2023年大幅下降,尤其是28納米以上的成熟工藝技術。不過,由于部分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的回升以及人工智能的需求,12英寸晶圓廠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緩慢復蘇,其中先進制程的復蘇最為明顯。展望2024年,隨著臺積電、三星、英特爾等企業(yè)的努力,以及終端用戶需求的逐步穩(wěn)定,市場將持續(xù)回升,預計明年全球半導體代工產業(yè)將實現兩位數增長。

 6.中國產能增長和成熟工藝價格競爭加劇

在美國禁令的影響下,中國積極擴大產能。為保持產能利用率,中國業(yè)界不斷提供優(yōu)惠價格,預計這將對“非中國”代工廠造成壓力。此外,由于晶圓生產主要集中在成熟工藝上,2023年下半年至2024 年上半年的工業(yè)控制和汽車IC庫存將不得不在短期內被消化,這將繼續(xù)對供應商及其重新獲得議價能力造成壓力。

7.預計2023年至2028年2.5/3D封裝市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2%

隨著半導體芯片功能和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,先進的封裝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。預計從2023年到2028年,2.5/3D封裝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2%,成為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中備受關注的領域。

 8.CoWoS供應鏈產能擴大一倍,助力AI芯片供應

AI浪潮導致服務器需求激增,而服務器的需求依賴于臺積電先進的封裝技術CoWoS。目前,CoWoS 的供需缺口仍有20%。除了英偉達之外,國際IC設計公司也在增加訂單。預計到2024年下半年,CoWoS 的產能將增加130%,更多廠商將積極進入CoWoS 供應鏈,預計2024年AI芯片的供應將更加強勁,并將成為AI應用發(fā)展的重要推動力。

來源:EE Times Asia和International Data Corp

打賞
聯系客服 投訴反饋  頂部